-37℃,流沙走石,烈风如刀割。
这是深冬的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第一次踏入戈壁大漠的王林,尽管已在河南省内有8年的野外施工经历,依然被这里的荒绝和苍凉震惊。打开车门的一瞬间,手中的图纸就被风吹走了,十多级的野风让图纸盘旋在天上,跌落到沟壑。29岁的他在风中疾步奔跑,追赶图纸,耳旁风声呼啸,脚下尖石绊脚。他就这样在戈壁大漠上以奔走的坚定姿态直面困难,这一跑,就是8年。
从2011到2018,从南疆到北疆,天山脚下,准噶尔盆地,王林一直沿着丝绸之路核心区的轨迹奔走。
新疆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向西开放重要窗口作用,西部延边省份具体价值的重构变化,给交通基建带来了无限契机。在烈风中,酷寒里,暴热中,风雪里……在流沙漫漫的荒凉之地和从未停止过的拓荒之旅中,王林切实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落实着河南交通投资集团“走出去”的发展战略,见证着新疆交通大发展和时代大变迁。
经历了无数次冰火考验,锻造出的极强抗压力和意志,让他在新疆的每一场施工战役,都带着使命般的壮阔色彩;在一带一路发展之路上,他以心血和脚步丈量每一粒尘沙,走出了独特的行者印迹。
大漠苦旅,“戈壁灰”迎来“开门红”。
严重缺水缺土的荒漠,即便是骆驼刺的生存,也要经历风霜雨雪的严酷考验,这里夏季温度高达40多度,地表温度达70度,燃烧的大地让砂石爆裂,蒸发掉每一丝水分;冬季温度低至零下30多度,朔风凛冽,呵气成冰。
对于王林来讲,在这里修筑公路,绝对是一场弥漫着尘烟、风沙、带着咸涩味道的战役。
在经历了经验积累、技术学习、资料采集、信用升级等系列前期工作后,河南省公路工程局集团中标连霍高速星吐分离式立交工程,合同总价1014万元,工期14个月。成功的背后,为之不懈付出的团队里就有王林的身影,他多次现场实地考察,取得详尽真实的一手资料,为投标提供了决策依据,虽然合同总价只有一千余万元,却是工程局集团第一个真正意义在新疆中标的项目,在新疆市场的拓展史上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大家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咱们终于可以在新疆工地插上工程局的旗帜了!”
“戈壁灰”迎来了“开门红”。
这是王林从业生涯中,第一次担任项目经理。
肩负为后续进一步开拓新疆市创造业绩、奠定新疆交通建设系统良好信誉评价基础的重任,同时兼顾成本控制,争取项目效益的最大化,这个10人团队基本上每人都身兼数职。
早上6:00起床,凌晨1:00收工。
日出而作,日落不息。一天工作19个小时左右,他是大家眼中“追逐太阳的人”。
项目位于吐鲁番百里风区的边缘带,八级大风随时袭来,飞沙走石,在去了解地貌、材料、民风民情的路上,可谓冒着生命危险,风大的时候车身剧烈摇晃,车门拉不开,好不容易下了车又站不住脚。除了直面恶劣气候,他还苦思如何节能挖潜,如何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他求精求细,用高速公路的建设标准建设二级公路,边坡防护施工中拿出河南成熟的“小件预制”工艺,克服了配比、材料、预制脱模时间等难题,手把手教会维族工人打造出实用美观的预制件,像玉石一样油润精美的预制件,成为全线的亮点和创优点,业主公司多次组织各施工单位现场观摩学习。 最终项目以质量评定94.68分顺利交工,工程局在新疆的盐渍土业绩及时得到备案延续,企业信用评价从B级到连续两年A级,成功跻身新疆公路建设市场!
品质传承,“北疆金三角”长袖善舞。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新疆公路建设市场,成为施工企业竞相争夺的“新舞台”。河南省公路工程局集团在新疆的市场如何培育?如何用口碑换取市场?企业的发展战略让王林在新疆的每一场施工战役,都带着使命般的壮阔色彩。
2016年10月,工程局集团在投标单位高达八十多家的激烈竞标中脱颖而出,成功拿下连霍高速改扩建乌奎八标,合同金额8.3亿元。这是工程局集团在新疆承接的第三个项目,也是参与新疆“十三五”公路建设跨越式发展的里程碑项目。
在这个标段,王林担任项目经理。
他和他的团队持续发力,主动融入当地经济发展大局,用责任担当体现时代使命。
全长28.953公里的乌奎八标,项目所在地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塔城地区、克拉玛依市共管,被称为“北疆金三角”,协调难度极大,且项目沿线遍布通信、石油、电力等管线,西气东输、欧亚光缆在这里交叉分布,任何一个“小失误”都可能引发“大事件”。在如此蛛网密布的现场如何施工,可谓需要“绣花针”般的精准。为此,王林带领项目部采取“分点到人、主动出击、以点带面、全面开花”的方式,多措施、深层次解决协调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每人身兼数职又各负其责,“要在央企、新疆地方企业汇聚的乌奎段树河南形象、成全线标杆”成为每个人为之奋斗的目标。
在国道大动脉上边施工边通行的建设模式,各项工序交叉同步进行的现状,对安全管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王林遵循“保通服务于施工,施工服从于保通”的原则,抓住线路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和重点工程,优先打通缺失路段,畅通瓶颈路段,配套完善安全防护设施设备,合理规划导改时间,提升了道路通达水平。联合保通队、交警、路政、公路局、联合指挥中心等建立“六联动”保通机制,促进各部门的有机衔接,逐步形成兼容规范的保通常态。
2018年“十九大”召开和十一国庆节期间,项目部按照新疆自治区高压态势安全维稳的总体部署,严格落24小时领导带班制、24小时巡逻和安全值岗制,联合社区多次进行反恐演练。无一例拥堵和安全事故发生,并成为全线观摩点。
为达到品质工程目标,王林把河南本省好的做法和新的理念带到新疆,严格执行标准化施工,大力推行首件工程样板制,在预制场龙门吊使用滑道式电缆轨道,全地埋式水电布线,混凝土拌和站封闭式料池、料仓、下沉式上料台,以及施工现场结构物的双首件制等做法,在新疆交通厅、建设管理局等领导多次视察中得到认可和表扬。
2017年,工程局集团荣获AA级信用评价,这也是新疆交通公路建设方面信誉的最高认证。
2017年,在乌奎改扩建项目指挥部年度表彰评比中,乌奎八标被评为“先进项目经理部”。
2018年,在乌鲁木齐召开的全疆复工大会上,王林作为乌奎全线施工代表发言。
以在建项目为依托和支点,工程局集团再接再厉,拿下五克三标,合同金额8亿元!王林全程参与实现并见证了工程局在新疆从0到1000万到16亿的发展历程,信用评价从B级到A级到AA级的精彩蝶变!
团结兴疆,民族情谊奏响新时代驼铃。
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西南,把视野拉长拉远,天山皑皑群峰的明媚雪线下,便是纵贯天山脊梁、项目所在地紧邻的独库公路。
“不惧困难,迎难而上”的独库精神,“一句承诺,一生守候”的战友深情,深深感染并打动着王林。一样是修筑公路,一样是靠坚定信念和顽强意志,最终胜利完成任务。从独库孤寒纯美之路到乌奎八标的心血熔铸之路,王林始终学习、传承、发扬着独库精神,并将其运用到项目施工中。2016年严冬大雪,在规划场地重新调整的情况下,王林带领项目部全体人员清除十几公分厚的积雪,热火朝天搞临建。常常为了研究某个细节问题,风雪中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常常为了抢时间、攻节点,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30天!八标完成全部场站临建!成为全线开始最晚、完成最早的标段。首战告捷,给指挥部留下了“敢抢、能战”的铁军初印象。
项目部院内旗台上,有四个醒目大字:团结兴疆。这个团结,是对内的“一股绳”团结,对外的“一条心”团结。项目部有2/3以上的人员均是王林在新疆共事七八年的“战友”,早已从同事处成了亲人。大家彼此了解,彼此认可,彼此支持,乡关何处,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大家在一起,就是家。
在这里,党支部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扎实开展项目党建工作,围绕党组织“三会一课”等各项组织生活,系统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开展系列活动,每个人都是工人突击队、青年突击队、党员先锋队的一员,有力地促进了工程质量、安全、文明、环保等良性推进。
在这里,每个人都是文艺队、体育队、记者团的一员,他们组织文艺汇演,载歌载舞欢声不断;参加体育比赛,齐心协力赛出风采;摄影写作投稿,以镜头和文字记录工地精彩瞬间。
在这里,父母是孩子们遥远的挂牵,冬天和夏天是他们最期待的季节。冬天只要下雪,孩子们掰着手指头倒数着日子,爸爸妈妈就快回家喽;暑假期间,大大小小十几个孩子在工地组成“儿童督察组”,早起有模有样地开会,一本正经地比划,帮大人整理物品,到施工现场远远地看一眼,照顾更小的工地娃娃。离别的时候,学会把眼泪含在肚子里,挥挥手坚强地转身,懂事的样子,小小的身板,发着闪亮的光。
在这里,每个人都是“民族大使”的一员,他们敬老爱老,学雷锋、做好事,帮扶当地贫困户,捐款捐物,落实开展“访惠聚”活动,坚持近群众、聚民心,给当地贫困居民带去了致富的希望……大家和睦相处、团结共建,情深似海的民族情谊,已成为乌奎八标鲜明的企业文化亮点。大家共同营造着稳定、繁荣的边疆,为实现多彩民族梦和伟大中国梦的高度统一不断发光发热。
每个人发光发热,每一寸土地就充满爱和情怀。
行者无疆,身在疆。
王林:男,中共党员。曾参建洛阳西南环城高速、岭南高速、安新改扩建、兰刘高速、星吐分离立交等项目施工,现担任连霍高速改扩建项目乌奎八标项目经理,多次被河南省公路工程局集团评为“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多次被乌奎改扩建项目指挥部评为“优秀施工管理者” “优秀项目经理”。
下一篇:信阳日报:工地上的“速度与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