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累计建成ETC车道694条,图为郑州侯寨收费站ETC车道。
2016年,河南省高速公路养护投入10.1亿元,累计更新路况信息1013次,配合公安交警部门实施救援2206次,全年实现通行费收入256.73亿元,全省累计建成ETC车道694条,ETC用户量突破135万,全省服务区平均满意率达96%……
一串串数字见证了河南省高速公路管理服务水平的提升和应急保障能力的增强。2016年,河南省高速公路坚持科学发展,在抢抓机遇中乘势而上,在改革发展中克难前行,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和中原城市群建设,要求高速公路的管理和服务必须上升到一个更新更高的平台。全省高速公路要站位全局,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切实树立紧迫感和使命感,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开展。”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马健表示。
公路管养提档无四、五类危险桥隧
“2016年,河南省首次获得‘全国公路养护管理进步单位’荣誉称号,高速公路发挥了引领拉动作用。”马健说。目前,河南省高速公路已基本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对运营管理工作的全覆盖,规范化管理步入稳定期、成熟期。
随着河南省高速公路里程的不断增长,高速公路养护理念也发生着变化,更加注重预防性养护。其中,新郑管理处养护总投入达8428万元;开封路达每公里投入达86.5万元;山东高速河南许禹公司投入1500万元用于预防性养护,全省整体路况得到了有效提升。
另外,河南省高速公路开展了“桥隧安全隐患排查月”活动,重点排查了49座长、特长隧道,洛阳管理处、三门峡管理处完成了9座四类桥隧的整治,实现河南省高速公路无四、五类桥隧的目标。另外,河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简称高管局)还建立了涵盖8102座桥梁和290条隧道的桥隧档案,实现日常管理规范化。
收费服务扩容推广非现金支付
为了给往返车辆提供高质量通行服务,河南省共改造收费车道976条,不仅提高了通行能力,缩短了服务时间,还提高了货运车辆称重精度,减少了同车重复称重的数值差异,进而减少了服务投诉和纠纷。此举有效预防和遏制了大型货车违规逃费行为,增收堵漏效果明显,成为通行费新的增长点。
河南省高速公路大力推广应用现代化验货设备,在主要省界收费站已建成“绿色通道”现代化验货设备9套。这些设备的应用,极大地缩短了验货时间,提高了验货效率,遏制了假冒“绿色通道”运输行为。
随着路网的不断扩大,数据的不断增长,联网收费的安全运行问题日益引起重视,它关系到高速公路正常运营,关系到广大用户的切身利益。联网公司切实加强机电设备日常巡检和维护保养,共巡检省中心机电和通信设备730余次,修复通信系统故障567余次,不断提高设备完好率。另外,联网公司严密监控网络,完善备品备件,建设通行卡应急储备库及归集点9个。
河南省ETC用户快速发展,目前已突破135万。除此之外,货车非现金支付业务也于2016年12月16日正式实施。这一业务对通行河南的货车非现金支付用户均给予通行费9.9折优惠,提高了货车司机选择非现金支付方式的积极性。
为建设“交通运输强省”当好先行
实现全省高速公路技术状况MQI≥94,路面技术状况PQI≥93,无四、五类危险桥隧;
全年力争实现通行费收入280亿元;
ETC用户达到300万,货车非现金支付用户50万以上;
完成46个收费站105个车道的计重收费升级改造。“绿色通道”验货设备、区域性布局更加合理;
在“全国百佳示范服务区”和“优秀服务区”创建评比中,继续保持全国先进行列;
……
河南省高速公路管理部门自我加压,目标明确。
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河南省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建立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将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述职由省级层面向路段运营单位延伸,制定《“平安高速”暨安全生产工作考核评价标准》。同时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完善应急指挥体系建设、提高应急装备科技水平。
全面提高道路养护管理水平。河南省高速公路对131座三类桥隧实施加固整治,逐步建立长大桥梁检修通道和健康监测系统,调研探索隧道安全管理体制,确保全省无四、五类桥隧。树立预防性养护理念,加强行业指导和监督,规范养护作业现场,及时修复道路病害,维持良好路容路貌。
持续提升服务区服务质量。河南省高速公路计划将标准化落实到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积极推进服务区市场化、专业化进程。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推进交通运输改革发展的重要一年。河南省高速公路管理工作要牢牢把握黄金时期,着力提升路网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全面加快建设‘交通运输强省’当好先行。”河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副局长双培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