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韩名叫韩新泽,今年50周岁的他,自1995年连霍高速郑州至洛阳段开通运营以来,一直坚守在隧道守护岗位,一干就是20多年。
“两点一线”24小时守护着隧道
“早7点开始执勤关灯,晚6点还要在来隧道打开灯光,每天至少要在过往的两条隧道巡逻三遍。”连霍高速康店隧道守护员韩新泽说,值班室和隧道,是他“两点一线”工作的全部。
“因为隧道内和外界亮度差别较大,要配合外面的光线来适当调节隧道灯光,这样才能保证司机进出隧道不会受到强光刺激。”韩新泽坦言,有时候隧道内出了事故,也需要隧道守护员第一时间赶到事发地点,将现场具体情况向监控指挥中心汇报。
2月9日上午,记者跟随韩新泽步行朝着康店隧道走去,每走一步,凛冽的寒风把脸刮的生疼。刚到隧道口,一辆大货车冲出时带来的巨大气浪,让人不由得向后退了一步。
刚走进隧道,又是一股气浪袭来,伴随着轰隆隆的发动机噪音,紧接着就是一股浓浓的尾气。在隧道内走了不到2分钟,记者便感到不适了。难以想像他们每天需要巡逻多趟,是怎样坚持下来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连霍高速公路横穿中原大地,在豫西群山间开凿了多条隧道,使高山峻岭不再是道路通行的障碍。伏羲台、兴洛仓、凤凰山、康店四处隧道就是其中一部分。
这些隧道,坐落于连霍高速巩义段,归属高发公司郑州分公司管理,主要负责隧道的日常供电、立体监控、机电和照明设备维护等。为了能够让隧道管理更加直接、及时、有效,郑州分公司派驻人员常年坚守在隧道一线,分为两个管理站,每个管理站设四名电工,分为两班进行24小时守护。
韩新泽说,他的工作除了徒步巡查外,还要进行变电站维护、开启关闭照明系统等,“特别是恶劣天气、事故处理和养护施工期间,供电、照明全方位24小时保障。”
孤独坚守20年只为过往司乘安全通过
1月27日大年三十晚上,当全国人民都在吃着幸福的团圆饭看着春晚的时候,韩新泽又拿起了工具,穿上反光服悄悄来到隧道内,检查隧道内的灯光和其它设备的运行状况,并作好记录。
老韩的家离巩义不算太远,但每次上下班需要转三次车,“入这行这么多年,家里人也都能理解,年前我和家里通了电话,父母说家里啥都不缺,叫我安心在这值班”。老韩遥望着天空咧了咧嘴。
老韩已经记不起来到底有多少个春节没有回家了,自1995年以来,他一直坚守在隧道守护岗位。他比谁都更清楚自己身上那份沉甸甸的特殊使命和责任。
在连霍高速康店隧道坚守的20多年来,除了艰苦外,他说,剩下的便是孤独和寂寞。
虽然现在一个隧道同时有两个守护员值守,但在几年以前都是他一个人,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而在山坳里的“小别墅”也成了隧道守护员们临时的家,值班时自己携带米面粮油菜,在电磁炉上对付着每一餐。
“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在消磨闲暇时光时老韩常常在寂静中高歌,而这首《十五的月亮》是他的经典曲目。
“每当唱起这首歌,我就想到了在边关站岗放哨的战士。”老韩说,别看我的工作不起眼,但我觉得就和咱们守护边关的军人一样重要,都是保护咱们老百姓的安全。
高速公路隧道守护员的工作就是简单、孤独、寂寞,一个班下来就是三天三夜,无数个三天三夜就这样度过,最长时间他曾一个人坚守了五年。在缺少人气的三层办公楼里,他跟同伴两个人陪伴着各种设备,与外界宛如两片天地。
因为责任,老韩甘守清苦,当好隧道守护员。而他只是千千万万河南高速人坚守岗位的缩影,为了高速公路过往司乘人员的平安,他们牺牲“小家”团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默默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