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炎热夏季已经光临我们,对于从事以露天为主要作业方式的职工来说,是一年中最为难过的一个季节。因此,防暑降温对于保障职工的身心健康,保证安全生产十分重要。笔者以为,在防暑降温上,应该做到“三要三不要”:
“三要”:即一要及时,所谓及时就是要及时根据天气变化,调整或准备好防暑降温的食品和用品,现在我们的防暑降温条件已经得到了较大改善,空调、冰柜、冷饮机,还有各种各样的饮料,已经比较单一的靠西瓜、绿豆汤的传统降温丰富得多,但是,投入不代表“产出”,要根据天气变化,提前做好准备,是防暑降温的关键,各单位要随时掌握气象预报,提前做好应急准备;二要细致,就是说防暑降温工作既要“面面俱到”,又要因人而宜,切不可“一刀切”,我们从事在露天下劳作,职工特别的辛苦,汗水流得格外多,要细致地观察作业中工人的精神状况,我们的基层现场负责同志,要留心身边的职工,发现“异常”立即采取降温乃至急救措施,以防意外发生。细致还表现在对一天高温段的掌握,这就是中午偏后的时间,暴雨来临前的短暂闷热,都是人体最不适应的关键点,要格外在意,特别小心,必要时可以采取短暂休息或轮休的办法,以减少职工的过多消耗,增强抵抗力;三要科学,防暑降温更要讲究科学合理,要从人体节律上研究人体的变化曲线——一天的变化和一周的频率周期,为什么有时我们一天都感到精神抖擞,而有时候即使不是生病,也感到无精打采?这就是我们的生物钟在调节作用的结果,夏天又是我们人体变化周期最短的时期,相对于冬天,疲劳度往往要缩短1~3天,而且愈是年龄大周期愈短,这就要求我们对待不同年龄,不同身体体质的工人区别对待。
“三不要”:即一不要没有准备,对于基层单位来说,防暑降温工作一般是有准备而且是准备得较为充分的,比如提前将食堂的空调维修好,防暑降温的材料采购好,以及防暑降温用品提前发放了,但是,问题往往就出在所谓的有准备上,比如当你发现有的职工在现场中暑了,你会怎样采取急救?又比如当高温到了40度以上,你的应急措施是什么?是短暂的停工,还是将防暑降温饮料用品直接送到一线工人手中?二不要马马乎乎,防暑降温看似小事,往往会让我们马虎,比如当一个人在作业时,你是如何做好“互控”的?又比如在工作前,你是怎样观测工作环境是否安全的?还比如职工精神状态不佳,作为基层一线负责同志等,你又该怎样了解其原因,消除心理障碍的呢?三不要简单了事,有的时候,我们就是会把“已经做了”当作衡量工作的标准,有时候就是在这已经中,却发生了不该发生的中暑现象:防暑降温物品已经发了,可是当上现场作业时,带了没有啊?比如已经到现场送防暑降温饮料了,由于天气太热,很快就喝完了,及时补充了没有?在防暑降温环节中,千万不要把已经做了当做“已经做好了,做到最细致了”,而要落实落实再落实,真正做到万无一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