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哲人说:“人生有苦乐两面。太苦了,当然要提到内心的快乐;太乐了,也应该明白人生苦的真相。热烘烘的快乐,会乐极生悲;冷冰冰的痛苦,会苦的无味,人生最好过不苦不乐的中道生活”。正因为有物极必反之说,“半”才更显得智慧。
“半”意味着留有距离。时间有了距离,才有历史;空间有了距离,才有天地。如欣赏达.芬奇之杰作《蒙娜丽莎》,拉开适当的距离去感受,才能体味到那微笑的魅力,那种若隐若现的朦胧之美是近距离端详无法发现的。正是这“半”的距离,诠释了美的定义。
有人说“幸福是太多和太少之间的一点”。换句话说,也既是“半”,多少各半,才有韵味。生活好比一杯奶茶,奶放多了则显浓郁,茶放多了又觉苦涩,奶茶各半,方可感到那香醇可口的滋味。其实“半”的学问无处不在:灯光不能太刺眼,也不能太昏暗; 饭不能吃得太少,不能吃的太饱………如此一来,我们便和“半”分不开了。
“半”的智慧可谓博大精深,有了“半”才能避免走向极端,才能稳中求进。然而要做到“半”的恰到好处,也不容易。内德.兰塞姆说过:“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上将有一半的人成为伟人”。之所以现实中很多人无法成为伟人,是因为人们经常把握不好“半”的尺度,以至于时光流逝,才追悔莫及。但是若问如何达到“半”的境界,我只能借用张孝祥的那句话,便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以与君说”。
哲学家熊十力有句名言:“知识之败,慕虚名而不务潜修也;品节之败,慕虚荣而不甘淡泊也”。迪卡儿也说:“给生活做道减法,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还有老子的名言:“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这些不都是讲一个“半”字么?
由此观之,“半”的智慧确实值得我们借鉴!(高发公司 金 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