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中国信息化百人会联合主办的“互联网+汽车+交通”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以“大变革下的创新与融合”为主题,来自通信、汽车、交通运输、机械、能源、材料等多个领域的代表共聚一堂,以前瞻化思维,深入探讨新时代跨界创新与融合的思路与出路。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会成员、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王笑京在论坛上发表了题为《未来和远见--技术创新与融合要得到什么?》的发言,提出了当今时代背景下的思考: “互联网+”不是技术的简单相加,更需要深度创新来引发深层次的变革。
王笑京首先以美国上世纪90年代的智能车路系统和货运领域RFID的场景设计创意为例,生动地说明了在创新过程中远见的重要性。对于当前最热门的词汇“互联网+”,王笑京则坦言自己的思考:“+”不是简单地将原来信息化的内容或纸上的内容搬到互联网上,它在交通运输领域的作用体现在用互联网的概念和技术重新定义和构造交通运输系统。当前最热门的“互联网+”应用案例之一--Uber和专车,它们的意义在于重新构造了一种出行服务方式,这类创新在今后还会继续不断地出现,因此“互联网+”其实是带给各行业带来交互方式、思维方式、信息获取和处理方式以及生产方式、管理方式和社会形态等多面的深层次变革。
智能交通是通信与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集成应用的产物,旨在改善和创新交通的服务与管理。作为我国智能交通领域的奠基人,王笑京表示,就交通运输领域而言,“互联网+”创造了智能交通的新业态,将帮助智能交通的长期目标得以更快地实现,并为智能交通提供了更多、更新的内涵。他提出,可以将“互联网+”
看成是在工业和交通运输领域应用的新互联网,其技术内容和发展方向可能有自己的特色,因此交通要根据服务领域和内容的创新对互联网技术提出新要求。“互联网+交通+汽车”的新概念提出了,我们要考虑如何使之成为现实的产品和市场,我们还要思考新时代和新技术条件下的交通的新结构是什么?新市场在哪里?社会和公众的接受度如何?另外还需要一些法律上的支持与配合。可以说,拥抱“互联网+”时代,我们不仅仅需要解决技术和理念的创新,更要全方位、多角度做好做种准备和努力。 (摘自中国公路网)
上一篇: 王健林:房价暴涨已经不存在基础和可能
下一篇:房企玩众筹 挺进“理财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