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世界交通运输大会6月5日在京开幕。本次大会以“创新引领·绿色融合”为主题,安排了220个交流单元、约1300个学术报告,5000多位交通运输领域专家学者分别聚焦“一带一路”交通互联互通、港珠澳大桥、高铁技术、未来交通、世界长大桥梁发展、智能交通、共享经济与绿色出行等交通运输领域热点问题,展开研讨。
中国交建总工程师、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总工程师林鸣在主旨报告会上介绍了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港珠澳大桥”的相关情况。
林鸣,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具有三十余年公路、桥梁、隧道及水工工程施工经验,主持完成过多项国家典范工程,在深基坑工程、深水基础、沉管工程与大型桥梁等领域,解决了众多工程难题,积累了众多创新成果,创造了国内外工程界的众多第一及中国工程建设记录,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8项,授权国家专利120项。
作为港珠澳大桥的岛隧工程总工程师,林鸣介绍了港珠澳大桥从开工到建成所经历的艰辛以及克服的来自自然和技术等方面的挑战。他介绍说,港珠澳大桥沉管安装是一次从零技术起步的高风险的工程经历,它创下了最长、最大跨径、最大埋深和最大体量四项第一。港珠澳大桥建设期间,共完成了一百多项试验研究,创造了500多项技术专利,形成了六个方面的创新成果。以港珠澳大桥动工建设为标志,中国开启了超级桥梁的建设时代。
港珠澳大桥主体建造工程于2009年12月25日开工建设,总长为55公里,一端连接珠海,一端连接澳门,是一座桥、岛、隧一体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制定了120年使用寿命的设计标准,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引领下,科研人员攻克技术难题,结合伶仃洋实际,提出了“港珠澳模型”等一整套海洋防腐抗震技术措施。
港珠澳大桥使用全新的自动化生产线,智能化的板单元组装和焊接机器人系统,先进的超声波相控阵检测设备,代替了过去以手工操作为主的生产模式,大大提高了成品的质量和稳定性,使港珠澳大桥钢结构制造技术总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进而推动了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
港珠澳大桥建设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桥的通车,使珠海、香港、澳门形成“一小时都市圈”,珠海成为内地唯一一座与港澳陆路相连的城市,这提升了珠海等三地人员和生产资料的流动效率,为港澳经济发展提供了更便利的腹地空间,同时促进了港珠澳产业的互动交流和升级。大桥改变了港珠澳的空间格局,加深了香港与珠江西岸的联系,为香港与珠江西岸城市群的产业合作提供了交通便利。这对于港珠澳大湾区、泛珠三角区域乃至“一带一路”的建设都有着深远的意义。(摘自中国公路网)
上一篇: 全国已有20家银行停止房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