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后期,慈禧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便派她最宠信的太监安得海去外地活动。但按照清宫历来的祖训:太监不许私离京城40里,违者由地方官就地正法。碍于这个祖训,安得海临行前,慈禧反复嘱咐他,要秘密出宫,偷偷地回来。
安得海是慈禧的心腹,他仗着深得宠信,认为天底下无人奈何得了他,所以一贯骄横,无恶不作。出京之后,他就在船上升起大旗,一路上威风凛凛,沿途官吏被迫迎送、行贿。安得海及其随从所到之处,地方被扰得怨声载道。这伙人进入山东德州,知府急忙送去200两银子打点,不料安得海上去就打了知府几耳光,骂道:“这么几个钱,就哄得过去吗?”他限令知府:3日之内交银5000两,过期拿人头来见!
一看大祸临头,这德州知府便想起了他的上司山东巡抚丁宝桢。丁宝桢敢作敢为,是条硬汉。他料定只有丁宝桢能救他,就连夜赶赴济南。见到丁宝桢后,如实报告了安得海的种种不法行为。丁宝桢问:“你是否见到圣旨?”知府说:“不曾见到。”丁宝桢料定安得海是私自出京,他命知府立即回去,将安得海一行捉拿,火速押送济南。
德州知府按照丁宝桢之命,在德州拘捕了安得海一伙,很快押到了济南。丁宝桢眼见安得海等人并不畏惧,就料定他出宫肯定得到了慈禧的允许。丁宝桢派人进京,向慈安请旨发落。很快慈安下旨:将安得海就地正法。
就在丁宝桢关押安得海并派人进京请旨的同时,安得海的随从有一人逃脱拘捕,跑回北京向慈禧通风报信。慈禧怕事情暴露于己不利,便立即下旨:“安得海违犯法令,立即押送北京,由朝廷惩办。”慈禧下的这道旨意,送到济南之时,正是丁宝桢将安得海绑赴刑场之时。丁宝桢决心亲自监斩,为民除害。正待开刀,有人报告西太后懿旨到,要丁宝桢接旨。
法场上百姓的目光都投向丁宝桢。只见他猛地从座位站起来,喝令:“前门接旨,后门斩首!”慈禧的懿旨尚未展开,安得海的人头已经落地。
(来源:中国监察 作者 杨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