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十大经济热词

 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4日讯 10月“十大经济热词”今日发布,“黄金周旅游、台风菲特、注册资本限制取消、“383”改革方案、大米换高铁、美政府关门、消费者保护法大修、北京自住型商品房、酒店开房记录遭泄露、星巴克被批暴利”等上榜。

 1、黄金周旅游

 又是一年十一黄金周,与往年不同的是,新《旅游法》的推出造成团客旅游人数增长率出现下滑,但是居民个人出游意愿仍然高涨,呈现“‘自驾游’、‘一日游’快速增长,短途旅游火爆”的态势,而“被集中旅游”带来的种种问题也再次带热“调整休假方式”话题。

 2、强台风菲特

 10月7日,强台风“菲特”在福建福鼎沙埕镇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4级(42米/秒)。台风造成多趟列车停运,浙江福建受灾严重,西湖出现了“水漫金山”的景象。10月9日,浙江余姚70%以上城区受淹,主城区城市交通瘫痪,引发全国关注。

 3、注册资本限制取消

 10月25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取消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3万元等限制。评论认为,放开了对市场的直接干预,取消了对市场准入的不公平限制,市场机制和市场主体的活力被激发出来。

 4、“383”改革方案

 10月末,官方高层智囊机构国研中心首次向社会公开了其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交的“383”改革方案总报告全文,勾勒出一幅详尽的改革“路线图”。值得关注的是,报告领衔人之一为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鹤。

 5、大米换高铁

 10月11日,中泰两国谅解备忘录中明确透露,中国将用高铁换取泰国的大米和橡胶。“高铁外交”一词一度淡出公众视野,经过近两年调整,高铁对外合作再度成为中国的重要外交突破口,并协同企业与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

 6、美国政府关门

 10月1日起,美国国会未能通过新财政年度临时拨款预算案,美国政府非核心部门“关张”,这是17年来第二次。受此影响,油价、股市和金价均出现不同程度下跌。10月17日,债务上限来临之前两党达成一致,美国政府重新开门。

 7、消费者保护法大修

 10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25日经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决定。此次修法赋予消费者网购“后悔权”,此外还强化惩罚性赔偿力度。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修法在建立消费公益诉讼制度方面取得明显进展。

 8、北京自住型商品房

 10月23日,北京市公布《关于加快中低价位自住型改善型商品住房建设的意见》,明确将加快自住型商品住房建设,今明两年将推出7万套自住型商品房,套型建筑面积以90平方米以下为主,销售均价比同地段、同品质商品住房低30%左右,业内预计将有望缓解房价上涨的压力。

 9、酒店开房记录遭泄露

 国内安全漏洞监测平台乌云10月发布报告称,如家、汉庭等大批酒店的客户开房记录因被第三方存储和系统漏洞而泄露。有媒体调查发现,互联网上已形成一条完整的开房资料查询和删除的利益链,消费者可通过网络卖家查询到本人开房记录,还可以通过该公司将原先的记录删除。

 10、星巴克被批暴利

 星巴克10月在华卷入“暴利门”,央视节目对比了北京、伦敦、纽约、孟买的星巴克同款拿铁咖啡的价格,发现以北京最贵,涉嫌对中国消费者构成歧视。星巴克回应称价格差异主要是由于中国市场整体规模较小,使得物流、仓储等成本相对较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