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跻身前十不宜盲目乐观 仍不足日元1/10

 中国经济网北京99日讯 (记者秦陆峰) 国际清算银行(BIS)在95日发布的最新全球外汇市场成交量调查报告显示,人民币的日均交易额已超过瑞典克朗、新西兰元和港币,成为全球第九大外汇交易货币,首次跻身全球十大交易货币行列。对此,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主任吕随启认为,中国不宜盲目乐观,与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经济体相比,人民币的国际化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人民币跻身全球第九大货币  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

 根据该报告,今年4月全球外汇交易市场日均交易额为5.3万亿美元,比20104月增长约1/3。其中,人民币日均交易额由340亿美元增至1200亿美元,占全球外汇交易总额的2.2%;人民币在全球外汇货币排名也由2010年的第十七位跃升至第九位。“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这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也说明我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吕随启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人民币份额不足日元十分之一  国际化不宜盲目乐观

 虽然人民币的日均交易额达到了1200亿美元,国际社会对人民币的认可度越来越高,但我们应该看到,与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经济体相比,人民币的国际化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吕随启表示,“日元的日均交易额约为12300亿美元,占到全球总规模的23%,而人民币交易额只占到全球总规模的2.2%,不足日本的十分之一。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认识到存在的差距,在亚洲我们还不是日元的对手,人民币要想在全球范围内发挥作用,首先要超过日元,做到在亚洲是首屈一指。”

 中国经济网资深编辑苗苏认为,虽然人民币已经成功跻身全球十大交易货币行列,但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依然漫长。目前人民币国际化仍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在全球国际贸易和海外投资中所占的比例仍然很小,虽然中国已经与全球18个国家的央行或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但此种努力对人民币国际化能实现多大的促进效果仍有待观察,毕竟全球有190多个国家,和中国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的仍然只占少数,而且这些国家大部分都是与中国有密切经贸联系的国家。如何让更多的国家接受人民币仍是一大挑战。

 苗苏指出,人民币国际化不仅仅只是一个推广人民币在国际经贸往来中应用的简单问题,而且还涉及到对中国经济的信心,竞争力、监管水平等多方面的问题。人民币要实现真正的国际化必然要有强大经济实力为依托,中国现阶段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综合国力与国际竞争力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巨大差距,国内消费尚未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尖端科学技术的质量与数量也与发达国家有一定距离,这种现状和差距决定了人民币国际化道路必然会漫长而曲折。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要做好“内功” 防范市场风险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可以减少中国因使用外币引起的财富流失,为中国利用资金开辟一条新的渠道。但人民币国际化是一把‘双刃剑’”。辽宁大学经济学院王厚双教授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我们不仅要努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还要积极应对其带来的消极影响,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做好“内功”,进一步完善我国金融体制和利率体制,防范市场风险。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