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 国家统计局14日发布数据,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3.1%,涨幅比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这是自今年2月份之后,我国CPI同比涨幅首度突破3%。突破3%的物价水平到底是怎样的?是否会引发通胀再起?
CPI破3% 食品类价格涨幅最为突出
国家统计局14日发布数据,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3.1%,涨幅比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在构成CPI的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中,9月份食品类价格涨幅最为突出。当月全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6.1%,影响CPI同比上涨约1.98个百分点。其中,鲜菜价格上涨18.9%,猪肉价格上涨5.9%,鲜果价格上涨12.5%,粮食价格上涨4.0%。居住类价格涨幅也较为突出,当月全国居住类价格同比上涨2.6%,其中住房租金价格上涨4.4%。
百姓、企业眼中的9月份CPI影响有多大
“我们感觉9月份物价涨得厉害,可能是赶上中秋节的原因吧,鸡蛋一斤从4块钱涨到了5块多钱,青菜一斤都4块多钱了。”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市民陈红女士告诉记者。
从国家统计局对50个主要城市食品价格监测数据看,今年9月份的食品价格比去年9月份的确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上涨。大白菜每公斤平均售价从2.91元涨到3.22元,黄瓜从每公斤4元涨到5.73元,五花肉每公斤从25.42元涨到26.56元……
中粮成都产业园大米厂负责人杨海涛告诉记者,大米厂成本上升比较明显,光原粮收购价格今年就比去年上升了8%。粮食价格上涨,下游加工企业的成本也会上升,比如方便面、糕点等食品行业都会受到影响。
通胀压力加大但仍温和可控
尽管9月份的CPI破“3”略超预期,但三、四季度物价上涨压力有所加大早就在预期内。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在中国经济企稳态势尚待巩固、货币政策稳健、粮食连年丰收的大背景下,物价总体上仍温和可控。
“物价走势应当说是温和回升。四季度CPI预计会继续小幅攀升,但目前的经济增速和货币供应量不支持物价全面较快上涨,仍然是可控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说。
上一篇: 现代物流再现丝路辉煌
下一篇:郑州十月土地市场开闸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