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中国母基金100指数机构公布,河南唯一一家市场化机构入选

    日前,中国母基金研究中心公布了组成中国母基金100指数的母基金机构,河南农开基金、河南现代服务业产业引导基金与秉原投资位列其中,秉原投资成为河南唯一被纳入母基金指数的市场化机构。

    2月5日,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在秉原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秉原投资)见到了秉原投资董事长张华。张华直言,从以前投向相对单一的直投股权基金,发展到现在的母基金,是秉原投资不断优化和提升的结果。

    张华认为,随着发展的需要,秉原投资需要跟市场更多优秀的直投机构进行合作。

    股权直投顺势转型母基金

    母基金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当时,美国市场一些投资基金不再把资金直接投向公司和项目,而是投向其他私募基金,母基金就此诞生。

    截至2015年,欧美市场上的母基金已经超过5000只,管理2.3万亿美元。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会长洪磊表示,“在私募基金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母基金才会集中出现,并进一步提升行业专业化分工水平。”

    2017年,中国私募基金管理人达到22446家,管理私募基金规模11.10万亿。而在2014年12月末,这一数字还仅仅是1.49万亿元,三年内暴增了6.45倍。 双创、政策奖补资金基金化改革推动了私募基金行业快速发展,为母基金的出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秉原投资早期业务是股权直接投资,但实际上,这限制了秉原投资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张华看好母基金的优势,可以通过资本配置的形式,寻求三观(投资观、风控观和产业布局观)趋同的一流投资团队和一流的对标机构。相比自建直投团队,市场化母基金拥有更高的经济效率、更好的产出收益率和更低的风险。

    成立于2016年的中原产业基金(FOF基金)是由秉原投资管理的一只市场化母基金,目前主要投向是医疗大健康、消费升级、产业升级。

    秉原投资被纳入中国母基金100指数机构,这意味着河南省母基金市场化运作已经获得市场和同行业的进一步认可,为秉原投资参加更多的同行业交流、获取更多匹配的投资团队和投资项目提供了新的通道。

    直投24项目  8个成功上市  累计收益超2.3亿

    市场化的操作模式,为秉原投资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截至目前,秉原投资直投基金共投资24个股权项目,其中已实现退出7个项目,8个项目成功上市。截至10月份,两期股权基金已累计实现收益2.3亿元;公司目前尚持有已上市公司股票市值4.1亿元(包含A股及港股上市)。

数据显示,中原产业基金自2016年成立至今业务有序开展,累计完成投资额7.2亿元。

    2017年,中原产业基金在金融、医疗健康、消费升级、领先科技等投资领域内积极拓展项目,完成了上海赛领汇鸿股权投资基金、北京同仁堂养老产业基金、南京中科红塔激光产业基金和深圳秉鸿嘉实医疗产业基金4个项目投资。

    与此同时,母基金的模式也获得了河南省越来越多投资机构的认可。据不完全统计,在2017年,河南省就先后成立了4只母基金,除了上汽中原母基金规模为60亿元,其他几只基金从100亿元到300亿元不等,投资方向涉及国企改革、一带一路和战略新兴产业等。

    以“基金+”切入河南大交通升级

    基金+,正在成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成为资本切入物流、航空、银行、领先科技等特色行业的重要形式。

    以河南为例,目前河南省已经形成了航空、公路、铁路均衡发展,“强强联手”的态势,为发展现代物流业、构建多式联运物流枢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7年,郑州市建立了国际航空货运方面对武汉和西安的先发优势。要保持、强化这种优势,就需要对郑州原有的交通和物流系统进行持续的升级。

    张华表示:“如果河南省的综合物流枢纽战略优势得以继续提升,那么郑州就会像美国孟菲斯那样,通过交通物流快速发展,带动实现其他产业的集聚和进一步强化。”

    2018年,中原产业基金将紧紧围绕中央及河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等上级会议强调的定位,突出FOF基金投资与中原高速新兴业务的战略协同,实现中原高速现有旗下产业转型升级,助推河南省大交通升级新局面。

    洪磊表示,母基金理应比普通投资者和普通私募股权基金有更强的方向感、使命感,引导行业将更多的金融资本投向领先科技,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

    在区域经济升级方面,过去不计成本、不计代价的强投资形式已经无法契合时代的要求,“基金+”操作方式,将成为今后国企进行国有资本配置、参与区域升级的主要形式。

    张华认为,市场化母基金作为未来的国有资本配置形式,能够实现政策与市场化的有效结合,提升国有资本使用效率。

    张华直言,这需要所有的国资背景母基金在市场与政策引导之间寻找新的平衡点。

关闭